媒体报道
《灼烁日报》:混淆,来自市场的选择
来源:《灼烁日报》 作者:温源 宣布时间:2014-05-29从3年前初登世界500强,到2013年排名升至第319位;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20多亿元跃升到2013年的2500亿元,利润从1亿多元上升到凌驾110亿元,今天的中国建材集团已经稳居全球第二大建材企业和***水泥制造商——是什么让一家中央企业创立了10年增长百倍的业绩奇迹,中国建材给出的谜底是混淆所有制。
市场倒逼下“乱世出英雄”
建材行业属于充分竞争领域。10年前的中国建材照旧一家经营装饰质料的小企业,随着其时乡镇企业和民企的生长,企业经营连续恶化。2002年的时候公司欠债累累,绝大部分下属工厂停产倒闭。生死抉择中,中国建材被迫走向市场,开始向市场要生机。
市场那么大,该往哪里走?经过深入的调研和思考,中国建材坚决决定从规模较小的普通装饰质料行业退出,回归水泥等大宗、主流建材领域,同时摒弃以往水泥行业盲目扩张的生长方法,充分发挥市场“无形之手”的作用,由大企颐魅整合市场,走优化存量、减量生长的门路,实现过剩产能的退而有序。
2006年3月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,乐成募集资金110亿港元。有了资金,企业开始充分发挥行颐魅整合者的作用,凭据市场化方法跨区域、跨所有制推进大规模联合重组,前前后后吸纳了近千家民营企业,形成一家以水泥业务为主,新型建材、新型衡宇和新能源质料“三新”工业快速生长的建材工业集团。更为重要的是,通过这种联合重组,海内水泥市场统一了质量标准,改变了无序竞争的状况,结束了数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,实现了国有、民营经济的“共赢”。
“中国建材集团抓住有利时机,通过开展大规模行颐魅整合,迅速生长壮大?梢运,中国建材既是过剩产能的终结者,客观上又受益于过剩,所谓‘乱世出英雄’。”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感伤道。
“三盘牛肉”带来“国”“民”共赢
十八届三中全会后,许多企业都慕名来到中国建材,探寻企业乐成的“混淆”之道。
中国建材把乐成首先归功于一种“央企市营”的经营模式。记者了解到,在大力生长混淆所有制经济的历程中,中国建材逐渐建立起三层混淆结构:第一层,集团二级企业中国建材股份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吸纳了大宗社会资本;第二层,在四洪流泥公司等大型业务平台上,把民营企业的一部分股份提上来交叉持股;第三层,在水泥厂层面的企业里,给原来所有者预留股份。截至2013年底,建材集团所属企业中混淆所有制企颐魅占85.4%。
通过三层混淆结构,企业既包管了集团在战略决策、牢固资产与股权投资等层面的绝对控股,又为企业规范的公司制与法人治理结构涤讪了基础。为有效吸引民间资本,中国建材为非公有制企业准备了“三盘牛肉”:第一盘“牛肉”是聘请专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,确保创颐魅者原始投资获得合理回报;第二盘“牛肉”是确保区域整合协同利益和留给创颐魅者30%的股份,让创颐魅者有时机分享整合后爆发的利益;第三盘“牛肉”是对那些有能力、有业绩的创颐魅者充分信任并继续留用,吸引其加入集团治理团队。
在宋志平看来,混淆所有制不是谁消灭谁,而是股份制革新进一步深化,强调的是差别所有制交叉持股、相互融合,国有民营都作为股东而保存,都在公司法下规范运作,各自的正当利益都“神圣不可侵犯”,“它要解决的是企颐魅真正的市场化问题,确保所有者到位和激励约束机制到位”。